
1 May 2025
从超大型水坝到深度疏浚: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地缘政治
跨界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是喜马拉雅地区一条重要的河流系统,流域沿岸国家包括中国、印度、不丹和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中国目前在西藏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的河段规划一系列规模庞大的流域工程,拟对该河系源头进行重大干预。最具破坏性的工程将发生在被称为大拐弯的地区,该地被当地社区视为女神墨脱县 (Medog county)的圣地。计划在此修建装机容量达60吉瓦的墨脱巨型水电站,这将严重破坏跨境喜马拉雅河流系统的地貌。当中国正在西藏通过在上游建设水电项目来截断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而印度则计划在下游规划建设一系列巨型水坝截断雅鲁藏布江的其余部分。
中国与印度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展开的切割之争,使整个敏感且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生物区/生态区面临严重威胁。而不丹正在修建的多座水电大坝,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喜马拉雅危局。
孟加拉国的担忧
孟加拉国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最下游的流域国,一直依赖上游邻国,特别是印度、尼泊尔和不丹,共同管理其水资源。在过去十年里,孟加拉国积极推动与印度的次区域合作,特别是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Assam)、梅加拉亚邦(Meghalaya) 和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的互动。然而,南亚地区的流域国家在传统上受到强烈的双边主义影响,这是由于印度在政策上选择将不同的河流流域分开,通过各自的双边谈判和合作轨道来处理。
印孟之间关于特斯塔河(Teesta River)水资源分配的谈判—该河在进入孟加拉国后成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几十年来一直处于严重的外交僵局之中。近年来,印度还在西孟加拉邦和锡金邦境内特里斯塔河上游修建了一系列水电大坝和拦河坝。孟加拉国还对印孟之间关于印度境内恒河上游法拉卡水坝水资源分配的《法拉卡条约》续签谈判进展缓慢感到担忧。该条约将于 2026 年到期。印度国内类似的一系列政治因素阻碍了法拉卡和提斯塔河谈判。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导致的河流流量和降雨模式的不稳定、冰湖溃决洪水(GLOFs)以及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已在喜马拉雅河流系统显著加剧了各种灾害风险的积聚。2023年10月发生的钟塘大坝溃坝是锡金上游提斯塔河发生的重大冰湖溃决洪水灾害。这引发了下游孟加拉国对未来就该河流签署双边条约可行性的担忧,因为一旦进入孟加拉国,该河可能已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水流。
中国在布拉马普特拉河的西藏源头(雅鲁藏布江)修建了一系列水坝,以及印度和不丹也在孟加拉国上游修建了同样的筑坝方法,因此,最下游流域国的孟加拉国危险位置需要更大的战略关注。
选择中国
因此,孟加拉国选择与中国结盟也就不足为奇了,鉴于谢赫·哈西 (Sheikh Hasina)下台以来,孟加拉与印度的关系已经陷入低迷,再加上她目前居住在印度这一事实。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 (Bangladesh Nationalist Party,BNP) 也一直强烈批评印度在跨境河流问题上的行为,并将借此机会在孟加拉国内加强对印度的不满舆论。
达卡新政府已向中国发出明确信号,邀请中国投资其洪泛区的大型河流管理项目。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穆罕默德·尤努斯(Mohammad Yunus)在2025年3月访中国期间,呼吁北京通过一项为期50年的孟加拉国河流管理总体规划,为孟加拉国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知识。
这在该地区引起了严重的担忧,尤其是在印度,但也符合中国在流域下游稳脚跟的计划。此前,北京还与谢赫·哈西娜政府就特斯塔河综合管理和恢复项目进行了高级会谈。中国在特斯塔河项目的主要作用包括疏浚活动和河道疏浚,以改善孟加拉国的水资源供应、灌溉和内河航运,开垦河流土地,防止洪水和侵蚀。印度曾试图通过该项目提供的支持来阻挠这一项目。
总的来说,这些事态发展将对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BIN)、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以及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SASEC)等次区域合作机制产生严重影响,而这些机制在过去十年中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综合流域管理、减少气候和灾害风险以及内陆航运的努力都可能受到影响,因为孟加拉国是一个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并且在区域水文数据监测或分析方面取得了成就。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中国和印度的宏伟计划是将跨界喜马拉雅河流系统转变为随意打开和关闭的“水龙头“ ——可以通过超级水坝和巨型水坝,以及通过深度疏浚和疏导河流的排水管道来实现,这些计划都是基于一种深刻的水力和基础设施力量的傲慢,即能够控制和驯服自然,重塑整个流域。雅鲁藏布 (Brahmaputra)和提斯塔河(Teesta)等喜马拉雅主要河流系统的纯粹沉积物负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塑造了该地区,使此类工程在长期来看效率低下。
借用贾森·康斯(Jason Cons)在讨论印孟边境飞地背景下对“敏感空间”的表述,南亚领土生产的新标志包括河流系统的水道化,以及对河流空间的主张和占有,这正是中国对孟加拉国现在协助的事情。
然而,气候变化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对理解世界的概念地图和语言。我们对河流的思考不能再局限于线性、分裂、局限于试图将河流划为领土或管理河流的民族国家观点。考虑到自然地理和河流景观模式的河流深度时间视角对于与河流有关的民族国家和社区以及敏感的生物区域如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山麓都至关重要。为了形成对河流的全球思考,我们需要多元的视角,并在两个方向上同步推进 :一方面从国际和全球层面迈向星球层面,另一方面则从国际和全球层面深入到基层。河流沿岸社区的景观与生活经验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档案,对其加以关注可有助于推动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孟加拉湾的河流生物区域思考。如何理解喜马拉雅山——是作为一个战略和地缘政治空间,还是作为一个神圣而敏感的空间——将决定我们如何超越民族国家对领土的深刻焦虑。
Original: Mirza Zulfiqur Rahman. 2025. ‘From Hyper-Dams to Deep Dredging: Geopolitics in the Brahmaputra River Basin’.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Himalayan Studies, Shiv Nadar Institution of Eminence. Commentary. 09 April.
Translated by Japneet Kaur
Share this on: